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接受采访
央广网北京3月12日消息(记者安红丽 杜金明 马惠)“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既可扶知,又可扶智,还能扶志,是最具有持续效力,也是从根本上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精准扶贫举措。”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做客央广网,分享她的履职经历,交流她对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的看法。
张咏梅调研发现,目前,在边远山区、民族地区,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教育投入不足,留不住优质教师的问题较为突出,教师编制和结构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工作还需长期推进。对贫困家庭而言,因为缺乏知识文化、缺乏技能培训、缺乏精神支撑而致贫的不在少数。
她认为,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更要精准化。这种精准化不单单是建学校让贫困孩子有学上,送教师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更要想方设法树立孩子们的信心,让他们在感受关爱的同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有尊严地接受帮助。
今年,张咏梅带到两会上的一条建议,就是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精准帮扶效益。加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让贫困地区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有关部门对试点名校教师与落后地区教师同时备课、磨课、同课异构、试卷命题、作业精编等教学共享行为要积极提供技术和财力支持。
同时,要进一步丰富教育帮扶的方式和活动,名校可以在教师送教、学生驻校学习、教师挂职蹲点、教师交流等基础上,通过举行教育交流活动、教师与学生结对、学生与学生结对、学校部门与部门结对等方式加大帮扶力度、深度、广度,提高帮扶效益。教育帮扶不仅要有过程,更要有结果,要追踪帮扶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情况,鼓励真帮、真教、真干,还需根据帮扶的效果,对教育精准扶贫中的帮扶责任人和目标对象设计奖惩系统,夯实教育帮扶绩效。
2001年,普安一中与镇海中学达成结对帮扶协议,每年普安县中考前十名的学生都有机会直接就读镇海中学。17年来,镇海中学已为普安一中培养了15批次共计84名学生,这些学生全部回乡参加高考,带动着当地学生一起进步,使得普安一中的大学升学率大幅提高。2005年,普安县历史上首位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胡叠,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2018年底,镇海中学在临近毕业季还派遣三名一线高级教师去普安教学,把自己的智慧毫无保留地留给当地的老师和学生。
“我一直希望在教育扶贫过程中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关爱。”张咏梅说,宁波市镇海区对口帮扶贵州黔西南州普安县的过程中,镇海中学教职工结对了普安县20个贫困学生。“我跟镇海中学每一个参与结对的人说,不能把钱汇过去就完事了,那样是起不到多大效果的。我结对了一个高中生,逢年过节我都打电话,我问他假期怎么安排,是否需要学习资料,张老师可以寄给你。这种交流就是除了钱以外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她认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得起学是一回事,多跟他交流,让他变得阳光,消除自卑感更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品潮时尚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