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监管越来越严似乎成为新一年的常态。1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网站获悉,在北京市组织专家对2017年复核不达标的景区和延期复核景区进行二次复核时,两家景区延期复核,一家3A级景区被摘牌。实际上,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景区频现摘牌。对此业内专家指出,国家对于景区动态管理趋严,使得景区评A不再“一劳永逸”,如此也有利于倒闭景区向高质量服务水准看齐。
多地现景区摘牌
1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网站获悉,北京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专家对2017年复核不达标的景区和延期复核景区进行二次复核结果显示,6家景区复核达标,1家景区复核不达标,2家景区延期复核。其中,3A级旅游景区采育葡萄大世界观光采摘园因景区安全管理规范性仍然不足,安全设施整改效果甚微,乱堆乱放现象仍未解决,综合管理水平严重不达标,相关制度建设仍未进行完善等问题,被专家评审认为该景区已经丧失基本观光属性,判定取消其3A级旅游景区等级资质。
北京商报记者还梳理发现,近一段时间以来,景区摘牌似乎成了常态。2018年11月,在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的《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公告》中指出,11家4A级景区存在景观和服务质量退化、服务设施缺失、“厕所革命”滞后、游客体验度差等问题,因此对这些景区进行摘牌处理。除了较受重视的4A级、5A级景区,一些地方景区也频频被摘牌。据了解,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掀起了景区“摘牌风暴”,全国范围内已涉及200多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在去年12月底北京就有3家景区被摘牌。
2018年12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单钢新曾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加强对景区的动态管理,对疏于管理、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下降的A级旅游景区予以严肃处理。
动态管理趋严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出现了景区被警告甚至摘牌的情况,其中还不乏5A级景区,为何景区摘牌变得频繁?
实际上,2015年前,我国鲜有景区被处以直接摘牌的惩罚。2015年,山海关遭到摘牌后,5A级景区才建立起“有进有出”的循环,而橘子洲景区2016年被摘牌则被业内解读为“5A级景区动态化管理和退出机制正式建立”。“撤销5A级景区对地方是件大事,这关乎到一个城市的形象。”有专家表示。
原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兼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吴文学去年5月曾透露,未来将对现有5A级景区进行动态管理,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吸收符合相关条件的景区加入。对已加入的5A级景区,平时实施常态化的明察暗访,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将摘掉5A级景区牌子。
旅游资深专家王兴斌建言,政府更应该注重对旅游市场秩序、景点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加强对景区旅游质量的监测,建立多管齐下的旅游秩序整治模式,鼓励健康的旅游市场竞争。例如,A级景区应由消费市场、行业组织、专业大众媒体、旅游智库数据等第三方来评定,不应该单方面由行政机构认定、批准景区质量等级标志。否则很容易出现景区景点A级评定后保“终身”的情况,如果不出较大问题,景区这个A级帽子就会永远戴下去的情况。
此外,王兴斌还指出,过去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对外反映当地旅游业发展好,吸引更多游客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政绩表现,因此在旅游景区评级方面还存在把控不严,致使一些地方A级景区快速增量。问题曝光后,政府也急需通过政策收严、景区摘牌等办法“踩刹车”。
倒逼景区向质量看齐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前景区的星级帽子只戴不摘,使得一些地方申报星级景区变成了静态的“一锤子买卖”,取得资质后“高枕无忧”,“重申报、轻维护”,结果是“星级景区的价格却无星级服务”饱受民众诟病。而景区动态管理趋严后,则有利于倒闭景区向质量看齐。
2018年11月,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更新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录显示,2015年被撤销5A级景区资质的山海关景区悄然重回名录,而这家景区也曾是我国首个被摘牌的5A级景区。此外,此前被摘牌的5A级景区橘子洲也恢复了“身份”。据报道,恢复“身份”后的橘子洲在景区标识、环境上都焕然一新。
据了解,“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志牌是一项衡量景区质量的重要标志。在过去几年中,3A级、2A级、1A级旅游景区主要由各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评定;4A级旅游景区由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4A级旅游景区一年以上方可申报5A级旅游景区。
业内人士表示,之后各地方政府应该自觉严抓景区服务质量,有效增加景区服务供给,在景区发展上做好规划与标准、利用与保护、创建与品牌、营销与市场、监督与退出、改革与保障等方面,加快推进精品景区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关子辰 武媛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品潮时尚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