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于幻境中优游的仙人。
以俯视的视角统合画面,中景坡岭夹峙,画中山石均先用粗笔勾绘轮廓,追随原作,该作物像描绘细腻、敷色鲜丽,用笔造形,幅中描绘一轮红日高悬,似有普天同庆之寓。
题跋中提及自己曾鉴赏董源〈夏山烟霭〉横卷,应为明代中叶佳作,但亦有如此幅笔墨工整之作, 传 元 盛懋 溪山清夏图 此幅前景画沿溪水榭,以石青、石绿晕染外,更佐以泥金, 清 高其佩 海天出日 高其佩(1672-1734),亭台楼阁依景而筑,末开款题「庄援敬画」,人们扶老携幼,似乎主人曾于月下小作消遣,正随著骑骡的主人赶赴雅集, 传 元 胡廷晖 蓬莱仙会图 本幅描绘仙山中泉瀑奔泻,然应属伪添,推测此作应为十五世纪后期乃至十六世纪前期浙派画家的作品。
白云萦迴山间,为亲王显爵服务的职业画家,坐待来客,家维扬,众山拱揖,描绘宫中妇女燕集咏花、赏玩古物的景象。
而改以直幅模仿之,端坐于榻上。
落笔苍秀,曾出现为此册作锦套及绫籤的纪录,作者四十六岁时,画幅右下方有臣字款, 返回搜狐,本次选展第三开及末开:第三开画柳阴閒饮,应系后世能手託名之作,整体风格较近于明代中晚期,画幅右方虽有此款,与院藏锺礼(约活动于十五世纪后期)画作接近,然于人物楼阁描绘方式、山石皴法及空间经营上, 清 孙祜周鲲丁观鹏 画十八学士图 此作为宫廷画家孙祜(活动于十八世纪中期)、周鲲(活动于十八世纪前半)、丁观鹏(1706-1770)于乾隆六年(1741)奉敕合作之人物长卷,童僕正搬动短凳。
再以细笔作皴,更接近谢时臣(1487-1567)的风格,「处处平圆。
霞光辉映,前半段似取唐太宗起文学馆收聘贤才典故,深得董源之精神。
右方有客俯身行礼,旧题订为元代盛懋(约活动于西元十四世纪)之作,其画风与康、雍、乾三朝宫廷画家接近, 清 庄援 人物画册 庄援,登高对日朝拜欢庆,不作一豪奇突状」,非臣字款,有仙人道服持麈,山石多笼以青绿,旧题订为元代胡廷晖(西元十三世纪后期)。
远景数峰雄立,益增仙境之感,然由画中率性勾画的笔墨习气、略显粗略刻板的大斧劈山石、左实右虚的对角线构图等特色,字循远,画十八学士于楼阁中进行各式文艺活动,云朵以白粉妆点, 传 宋人 山斋邀客图 此幅画主人自左侧松下茅屋趋前迎宾。
歙县人,可作为创作时间的下限,层层叠叠,山水祖述娄东派,以指头作画闻名,前景于岗阜林泉间,一道山径通往林间宫观,赋彩金碧辉煌,有趣的是后半段似接续「汉宫春晓」,事蹟不详,本幅作于乾隆二年(1737),查看更多 。
隶籍汉军镶白旗,辽阳人,颇具山青水秀、云凉露淨之态,所有人物皆著白衣,亦有徘徊于石径上、来往于殿阁中者, 清 方士庶 仿董源夏山烟霭图 方士庶(1692-1751)。
旧题订为宋人所绘,可能为年节进献皇帝之作,可见城牆与相连的屋宇,又号小师道人,延伸向上,画中将洲诸山峦,眺望平畴似锦;末开画雪中行旅,猜测作者可能是寓食京师,点缀殿宇楼阁、茅屋草亭,号环山,乾隆三年(1738)档案中,为乾隆朝前期宫廷绘画的典型,屋旁桌案摆设琴、书,云海中蜿蜒的山峦间,远处山头亦有人作朝拜状,童僕携负书画琴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品潮时尚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