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19日电 题:《钟正生等:降准之后还有降息吗?》
作者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 张德礼(平安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张璐(平安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发布会上提到“持续释放LPR改革红利”“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改革潜力”等,让市场产生了较强的降息预期。降准之后还有降息吗?本文试从资金面等角度观察。
短期降息的概率较低
上周(7月12日-18日),主导资金面变化的依然是降准,资金面较为宽松。7月15日降准正式落地,当日DR007和R007分别较前一个交易日上行1.1基点和2.0基点。上周各交易日股份制银行1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整体在逐步回落,7月15日只有2.75%,创近一年的新低,和同期限MLF利率息差达20基点,或反映了市场上存在着降息预期。
图1 上周资金面较为宽松
降准可能不是一次性的。考虑到下半年约有4.15万亿元MLF到期、2020年银行业减费让利规模达3568亿元且2021年或会一步提高,以及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8.9%,高于全球大部分国家,通过降准“奖励”银行向实体让利仍有空间。不过,当美联储开始缩减QE之后,中国央行释放宽松信号就需要更加谨慎一些,需根据资本流动形势相机抉择。
图2 上周1年期股份行存单发行利率继续走低
但我们认为,短期降息的概率较低。相比于会否继续降准,市场对是否会降息更关注。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提到“持续释放LPR改革红利”“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改革潜力”等,让市场产生了较强的降息预期。目前,市场争议之处在于,央行在继续引导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与释放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的信号之间,如何更好地取得平衡。
我们认为,上周MLF续作没有调整利率,本月LPR利率下调的概率也较低:一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并不大,本次全面降准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在MLF利率没有调整的情况下,LPR“降息”会压缩商业银行的息差,限制其继续输血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可能事与愿违;二是,相比于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转向信号更强。毕竟,降准是调节流动性的中性货币政策工具,而降息一出恐怕就非中性所可解释。而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属稳固,降准只是央行“走在曲线之前”的防患于未然的举措,还未到动用降息这一信号意义更强的价格型工具的时候。
利率债或存在超涨风险
上周各期限国债收益率继续大幅回落。降准仍是影响上周债券市场最核心的因素,上周1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下行,期限利差小幅收窄,周内呈“V”型走势;3年期和5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分别下降,降准刺激了配置盘入场。
图3 上周10年期-1年期国债期限利差呈“V”型走势
我们认为,利率债或已超涨,收益率短期可能反弹:一是,经济基本面并不弱,6月中国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预期出现部分修正;二是,降准主要目的并不是为刺激经济,而是加大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7月12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也提到“近期实行的降准措施要体现结构性”。这意味着后续货币政策不会大水漫灌,和市场对降准用意的理解或许存在预期差。(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品潮时尚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