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范围内来看,时尚行业仍处在变革创新的大潮中,呈现出复杂而多层次的表象。
因为“前路未明”,这一年里,有很多曾经比肩而行的品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方向。在与市场争锋的过程中,时尚行业、品牌、从业者们,进行了各种探索。本次观察中我们在每一个变革关键词下剪录了一件标志性的事件、趋势,以实例启发进一步的思考。
纠结
自救中“变慢”的快时尚巨头
在零售、口碑的低潮期内,为了赢得市场关注与消费者重新的尊重与信赖,不少快时尚品牌重新“回归服装主业”,开始在产品与品牌形象上狠下功夫。
譬如,优衣库最早尝试了与流行文化里面的动漫、电影IP合作。H&M也选择新设子品牌、开售联名牌的模式,以赢取更多的用户关注,增强品牌忠诚度。
行业专家分析认为,过去的几年间,快时尚品牌开始自一线城市往二、三线城市渗透,扩张态势其实并未停滞。而在品牌效应,以及市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达到积累效应后,快时尚品牌更需要深耕运营效率,“慢”下来是必然结果。
如今,曾经“以快为美”的快时尚需要慢下来,也是消费升级驱动市场变化的一种体现,未来,快时尚品牌在产品品质、文化内涵、设计方向上下功夫,才能够赢回美誉与市场。
颠覆
街头化的Louis Vuitton
2019年春夏男装周中,Off-White创始人Virgil Abloh作为Louis Vuitton历史上首位黑人设计师执掌男装大秀,为大家奉上一场街头风满满,色彩斑斓到逆天的“彩虹男装”大秀。
Off-White是街头潮牌中的翘楚,而Louis Vuitton这季的“全新亮相”,也被行业人士解读为大牌越来越向街头化、潮牌化转变的标志性作品。
可以说这样的颠覆式创新,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审美之辩。反对大牌大量采用街头风格的人士们认为,街头文化千篇一律的“无格调创造”正在吞噬着高级时装积淀了历史、文化的浓烈品牌个性。譬如春夏男装周,几十次秀看下来,明亮色调、艺术图腾以及“换汤不换药”的Logo衫,在冲击着大家视觉的同时却也让人心生疲倦,开始怀念起早年那些隽永经典的绅士风格。但“Old Fashion”能为品牌们留下多少年轻用户,也是个问号。2018年,在纠结中寻找探索的尺度,几乎是当下所有大牌们的待解“天问”。
致敬
马鞍包的“经典复兴”
时尚潮流是个圈,兜兜转转又回到原点。这一定律在Maria Grazia Chiuri所执掌的Dior女装上,又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Dior2018秋冬成衣系列里,我们再次见到了John Galliano时代的经典单品Saddle Bag马鞍包,熟悉的“CD”印花令我们不禁开始怀念,此前的那个天马行空的创意年代。
而经典款的“复兴”,也为Dior带来了确实的经济利益。据eBay最新公布的2018年购物报告显示,Maria Grazia Chiuri重新演绎的马鞍包,仅在年内就实现了近20%的增长,它们评价认为,这种在致敬中,贴合时下趋势创新的作品,可以看做是Dior年轻化策略的积极效果,而这种“操作”,非常值得同类大牌参考学习。
年轻
“千禧一代”影响力崛起
2018年“千禧一代”对行业的影响力加深。
行业专家认为,20到34岁这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奢侈品消费启蒙更早,购物也更频繁,所购产品从珠宝、时尚单品、美妆到包袋,范围很广。他们的奢侈品消费路径呈现高度数字化、碎片化的状态。而品牌想要接近这些年轻人,就需要在电商与数字营销等与年轻人日常工作、生活接触密切的领域多下功夫。
所以,在2018年我们才会看到曾经“高冷如斯”的大牌,会选择与电商联手,会接连不断地开快闪店,甚至找网红、发抖音、上快手,向年轻人“示好”的手段层出不穷。
可与此同时,有关于“千禧一代”钱从何来,购买力是否能持续的争论也很多。大牌们的“低姿态”能否收获市场回馈的硕果,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考验。(周红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品潮时尚网立场。)